TOA鸚鵡網

DELI,F10,vetafarm,higgens,鸚鵡,維達發,德利,飼料,希根氏

  摩鹿加鳳頭鸚鵡(朱鷺冠)是早期最常走私來台的野生鳳頭鸚鵡之一,這幾年則是許多台灣不法份子大量走私蛋來孵化,即便是走私蛋也帶進許多致命病毒如PBFD等,對於本土其他鸚鵡飼養造成諾大威脅,棲息地破壞及非常嚴重的盜補走私行為使牠們已成為瀕臨絕種的鸚鵡,碩大的體型與美麗的外表是牠們受人喜愛的最大原因,由於摩鹿加 鳳頭鸚鵡已列為保育類動物,但是在台灣還是有許多人飼養,有些是保育法令通過以前留下來的,也有些人成功的繁殖這些美麗的大型鳳頭鸚鵡;公母外表無明顯差別, 一般鳳頭鸚鵡可以由眼睛虹膜分辨性別,但摩鹿加比較不容易,公鳥虹膜為黑褐色,母鳥的虹膜有點帶紅色但是和其他種類比起來並不明顯而且險的較深色 ,有時還是得用DNA或內視鏡來確定。 約52cm(20.5吋) 印尼摩鹿加群島的西瑞島及周圍鄰近的小島,在沙巴魯亞島及哈魯古島的族群已絕種,曾再次引入安本島野放,但現今也不見牠們的蹤跡了。   在1970年代時摩鹿加鳳頭鸚鵡在當地還是常見的鸚鵡,由於貪婪的人類的盜補使的這二三十年來數量急遽下降,根據華盛頓公約的調查報告,在1981-1985年間,每年至少有5000隻摩鹿加 鳳頭鸚鵡被出口至無華盛頓公約管制的國家,或是利用走私入境,這個數目不包括印尼國內買賣的數量,所以盜捕野生鳥的情形十分嚴重,1987年一個自然保育的團體(PHPA)訂法限制了摩鹿加鳳頭鸚鵡的出口,1989年牠們正式列為華盛頓公約附錄I 的瀕臨絕種鳥類,雖然列為瀕臨絕種的生物,但是在許多印尼的鳥市也是有來自野外的摩鹿加鳳頭鸚鵡待價而沽,走私野生鳥至國外的交易也都悄悄進行著,全世界的總數量約有8000隻,眷養的數量可能比野外更多;棲息地的海拔大概在100-1200m之間,超過海拔900m就很少有其蹤跡,常棲息於開闊的林地、紅樹林、沼澤區、溪河邊的森林區等地,通常單隻、成對或一小群活動,偶爾大批聚集時約有16隻,但由於數量嚴重下滑,這種景象已不常見到,在早晨離開棲樹與傍晚返回棲樹時會發出響亮的鳴叫,主要食用堅果、椰果、種子、漿果、昆蟲等,繁殖期在7-8月間,築巢於高聳樹洞內,一窩產2顆卵,約28天後孵化,牠們約在4、5歲時成熟;盜獵者用尼龍質漁網放置於摩鹿加 鳳頭鸚鵡棲息的樹上捕捉牠們,或利用馴服的摩鹿加巴丹引誘野生摩鹿加巴丹進入陷阱中,盜獵者也跟隨成鳥的蹤跡找出巢穴,再將幼鳥捕獲,捕獲的鳥兒會被抓到海邊交易,再用小船轉運至安本島 ,此類盜捕行為從未間斷。 籠養的摩鹿加鳳頭鸚鵡非常吵,聲音非常的大,尤其是公鳥,十分容易興奮與過度反應,野生鳥會非常緊張,啃咬破壞力超強,籠舍一定要夠堅固, 一般的鸚鵡籠舍可能沒多久就會被拆掉了,定期提供新鮮樹枝及玩具供啃咬會有改善無聊與打發時間效果;手養的朱鷺冠非常黏人與可愛,但常會有只認主人但對其他人有攻擊性的行為,需時常給予關心與互動,常讓他們出來籠外活動與玩耍,行為上不多加注意或是長期忽略的話會和其他大型巴丹一樣容易有拔羽等偏差行為出現,對飼主而言也是相當不負責任的作法,飼養大型鸚鵡除了環境外,更一定要有照顧他們一輩子的準備,將他們當為家庭一份子一樣的愛護 ,飼養成鳥或欲配對時得注意巴丹常有的一些麻煩,巴丹是不容易配對的鸚鵡,一不合很可能會互相攻擊造成傷害甚至死亡,宜從幼時自然配對為佳。 提供的空間需夠寬敞,巢箱除了需用厚實木板製成外,最好在邊緣加上堅硬的金屬質材,或是提供金屬製巢箱來繁殖,需注意公鳥經常攻擊母鳥的行為,尤其在空間不夠的情形下,由於摩鹿加鳳頭鸚鵡體型大,育雛期間不要常驚動親鳥,不然可能發生親鳥因驚嚇而使幼鳥受傷甚至踩死幼鳥,牠們算是較多產的鳳頭鸚鵡一年可多至3-4胎, 但非常不建議,一窩產2顆蛋,孵化期約29天,羽毛長成約需14-15個星期,全年均可能繁殖。    本文文字內容由TOA鸚鵡網所有,圖片均經授權,未經同意請勿做任何形式轉載與翻印

摩鹿加 / 鮭冠鳳頭鸚鵡

 

摩鹿加鳳頭鸚鵡(朱鷺冠)是早期最常走私來台的野生鳳頭鸚鵡之一,這幾年則是許多台灣不法份子大量走私蛋來孵化,即便是走私蛋也帶進許多致命病毒如PBFD等,對於本土其他鸚鵡飼養造成諾大威脅,棲息地破壞及非常嚴重的盜補走私行為使牠們已成為瀕臨絕種的鸚鵡,碩大的體型與美麗的外表是牠們受人喜愛的最大原因,由於摩鹿加 鳳頭鸚鵡已列為保育類動物,但是在台灣還是有許多人飼養,有些是保育法令通過以前留下來的,也有些人成功的繁殖這些美麗的大型鳳頭鸚鵡;公母外表無明顯差別, 一般鳳頭鸚鵡可以由眼睛虹膜分辨性別,但摩鹿加比較不容易,公鳥虹膜為黑褐色,母鳥的虹膜有點帶紅色但是和其他種類比起來並不明顯而且險的較深色 ,有時還是得用DNA或內視鏡來確定。


約52cm(20.5吋)


印尼摩鹿加群島的西瑞島及周圍鄰近的小島,在沙巴魯亞島及哈魯古島的族群已絕種,曾再次引入安本島野放,但現今也不見牠們的蹤跡了。  


在1970年代時摩鹿加鳳頭鸚鵡在當地還是常見的鸚鵡,由於貪婪的人類的盜補使的這二三十年來數量急遽下降,根據華盛頓公約的調查報告,在1981-1985年間,每年至少有5000隻摩鹿加 鳳頭鸚鵡被出口至無華盛頓公約管制的國家,或是利用走私入境,這個數目不包括印尼國內買賣的數量,所以盜捕野生鳥的情形十分嚴重,1987年一個自然保育的團體(PHPA)訂法限制了摩鹿加鳳頭鸚鵡的出口,1989年牠們正式列為華盛頓公約附錄I 的瀕臨絕種鳥類,雖然列為瀕臨絕種的生物,但是在許多印尼的鳥市也是有來自野外的摩鹿加鳳頭鸚鵡待價而沽,走私野生鳥至國外的交易也都悄悄進行著,全世界的總數量約有8000隻,眷養的數量可能比野外更多;棲息地的海拔大概在100-1200m之間,超過海拔900m就很少有其蹤跡,常棲息於開闊的林地、紅樹林、沼澤區、溪河邊的森林區等地,通常單隻、成對或一小群活動,偶爾大批聚集時約有16隻,但由於數量嚴重下滑,這種景象已不常見到,在早晨離開棲樹與傍晚返回棲樹時會發出響亮的鳴叫,主要食用堅果、椰果、種子、漿果、昆蟲等,繁殖期在7-8月間,築巢於高聳樹洞內,一窩產2顆卵,約28天後孵化,牠們約在4、5歲時成熟;盜獵者用尼龍質漁網放置於摩鹿加 鳳頭鸚鵡棲息的樹上捕捉牠們,或利用馴服的摩鹿加巴丹引誘野生摩鹿加巴丹進入陷阱中,盜獵者也跟隨成鳥的蹤跡找出巢穴,再將幼鳥捕獲,捕獲的鳥兒會被抓到海邊交易,再用小船轉運至安本島 ,此類盜捕行為從未間斷。


籠養的摩鹿加鳳頭鸚鵡非常吵,聲音非常的大,尤其是公鳥,十分容易興奮與過度反應,野生鳥會非常緊張,啃咬破壞力超強,籠舍一定要夠堅固, 一般的鸚鵡籠舍可能沒多久就會被拆掉了,定期提供新鮮樹枝及玩具供啃咬會有改善無聊與打發時間效果;手養的朱鷺冠非常黏人與可愛,但常會有只認主人但對其他人有攻擊性的行為,需時常給予關心與互動,常讓他們出來籠外活動與玩耍,行為上不多加注意或是長期忽略的話會和其他大型巴丹一樣容易有拔羽等偏差行為出現,對飼主而言也是相當不負責任的作法,飼養大型鸚鵡除了環境外,更一定要有照顧他們一輩子的準備,將他們當為家庭一份子一樣的愛護 ,飼養成鳥或欲配對時得注意巴丹常有的一些麻煩,巴丹是不容易配對的鸚鵡,一不合很可能會互相攻擊造成傷害甚至死亡,宜從幼時自然配對為佳。

提供的空間需夠寬敞,巢箱除了需用厚實木板製成外,最好在邊緣加上堅硬的金屬質材,或是提供金屬製巢箱來繁殖,需注意公鳥經常攻擊母鳥的行為,尤其在空間不夠的情形下,由於摩鹿加鳳頭鸚鵡體型大,育雛期間不要常驚動親鳥,不然可能發生親鳥因驚嚇而使幼鳥受傷甚至踩死幼鳥,牠們算是較多產的鳳頭鸚鵡一年可多至3-4胎, 但非常不建議,一窩產2顆蛋,孵化期約29天,羽毛長成約需14-15個星期,全年均可能繁殖。 

 


本文文字內容由TOA鸚鵡網所有,圖片均經授權,未經同意請勿做任何形式轉載與翻印

  摩鹿加鳳頭鸚鵡(朱鷺冠)是早期最常走私來台的野生鳳頭鸚鵡之一,這幾年則是許多台灣不法份子大量走私蛋來孵化,即便是走私蛋也帶進許多致命病毒如PBFD等,對於本土其他鸚鵡飼養造成諾大威脅,棲息地破壞及非常嚴重的盜補走私行為使牠們已成為瀕臨絕種的鸚鵡,碩大的體型與美麗的外表是牠們受人喜愛的最大原因,由於摩鹿加 鳳頭鸚鵡已列為保育類動物,但是在台灣還是有許多人飼養,有些是保育法令通過以前留下來的,也有些人成功的繁殖這些美麗的大型鳳頭鸚鵡;公母外表無明顯差別, 一般鳳頭鸚鵡可以由眼睛虹膜分辨性別,但摩鹿加比較不容易,公鳥虹膜為黑褐色,母鳥的虹膜有點帶紅色但是和其他種類比起來並不明顯而且險的較深色 ,有時還是得用DNA或內視鏡來確定。 約52cm(20.5吋) 印尼摩鹿加群島的西瑞島及周圍鄰近的小島,在沙巴魯亞島及哈魯古島的族群已絕種,曾再次引入安本島野放,但現今也不見牠們的蹤跡了。   在1970年代時摩鹿加鳳頭鸚鵡在當地還是常見的鸚鵡,由於貪婪的人類的盜補使的這二三十年來數量急遽下降,根據華盛頓公約的調查報告,在1981-1985年間,每年至少有5000隻摩鹿加 鳳頭鸚鵡被出口至無華盛頓公約管制的國家,或是利用走私入境,這個數目不包括印尼國內買賣的數量,所以盜捕野生鳥的情形十分嚴重,1987年一個自然保育的團體(PHPA)訂法限制了摩鹿加鳳頭鸚鵡的出口,1989年牠們正式列為華盛頓公約附錄I 的瀕臨絕種鳥類,雖然列為瀕臨絕種的生物,但是在許多印尼的鳥市也是有來自野外的摩鹿加鳳頭鸚鵡待價而沽,走私野生鳥至國外的交易也都悄悄進行著,全世界的總數量約有8000隻,眷養的數量可能比野外更多;棲息地的海拔大概在100-1200m之間,超過海拔900m就很少有其蹤跡,常棲息於開闊的林地、紅樹林、沼澤區、溪河邊的森林區等地,通常單隻、成對或一小群活動,偶爾大批聚集時約有16隻,但由於數量嚴重下滑,這種景象已不常見到,在早晨離開棲樹與傍晚返回棲樹時會發出響亮的鳴叫,主要食用堅果、椰果、種子、漿果、昆蟲等,繁殖期在7-8月間,築巢於高聳樹洞內,一窩產2顆卵,約28天後孵化,牠們約在4、5歲時成熟;盜獵者用尼龍質漁網放置於摩鹿加 鳳頭鸚鵡棲息的樹上捕捉牠們,或利用馴服的摩鹿加巴丹引誘野生摩鹿加巴丹進入陷阱中,盜獵者也跟隨成鳥的蹤跡找出巢穴,再將幼鳥捕獲,捕獲的鳥兒會被抓到海邊交易,再用小船轉運至安本島 ,此類盜捕行為從未間斷。 籠養的摩鹿加鳳頭鸚鵡非常吵,聲音非常的大,尤其是公鳥,十分容易興奮與過度反應,野生鳥會非常緊張,啃咬破壞力超強,籠舍一定要夠堅固, 一般的鸚鵡籠舍可能沒多久就會被拆掉了,定期提供新鮮樹枝及玩具供啃咬會有改善無聊與打發時間效果;手養的朱鷺冠非常黏人與可愛,但常會有只認主人但對其他人有攻擊性的行為,需時常給予關心與互動,常讓他們出來籠外活動與玩耍,行為上不多加注意或是長期忽略的話會和其他大型巴丹一樣容易有拔羽等偏差行為出現,對飼主而言也是相當不負責任的作法,飼養大型鸚鵡除了環境外,更一定要有照顧他們一輩子的準備,將他們當為家庭一份子一樣的愛護 ,飼養成鳥或欲配對時得注意巴丹常有的一些麻煩,巴丹是不容易配對的鸚鵡,一不合很可能會互相攻擊造成傷害甚至死亡,宜從幼時自然配對為佳。 提供的空間需夠寬敞,巢箱除了需用厚實木板製成外,最好在邊緣加上堅硬的金屬質材,或是提供金屬製巢箱來繁殖,需注意公鳥經常攻擊母鳥的行為,尤其在空間不夠的情形下,由於摩鹿加鳳頭鸚鵡體型大,育雛期間不要常驚動親鳥,不然可能發生親鳥因驚嚇而使幼鳥受傷甚至踩死幼鳥,牠們算是較多產的鳳頭鸚鵡一年可多至3-4胎, 但非常不建議,一窩產2顆蛋,孵化期約29天,羽毛長成約需14-15個星期,全年均可能繁殖。    本文文字內容由TOA鸚鵡網所有,圖片均經授權,未經同意請勿做任何形式轉載與翻印
zh_tw